加拿大集美校友会  
Jimei Alumni Association of Canada

诚毅,我们的校训!

集美学校校主陈嘉庚先生


集美学校校主陈嘉庚先生
集美学校校主陈嘉庚先生
集美学校校主陈嘉庚

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厦门市,有一名闻天下的教育重镇——集美学村。学村内有包括集美大学在内的各种、各类学校,统称集美学校。

集美学校的创办人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陈嘉庚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杰出的慈善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者。

1874年,陈嘉庚诞生在厦门附近一个小渔村——集美。9岁入私塾,学四书五经,接受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他母亲慈祥,慷慨,乐善好施,对陈嘉庚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1890年,17岁的陈嘉庚到新加坡,在父亲米店当学徒。1903年,陈嘉庚接受父亲已经破产的生意,并承诺清还父亲欠下的25万元债务。经过三年的独立经营,精明的陈嘉庚赚了钱,如约还了债,赢得良好的声誉,为他在商界立足和日后的腾飞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1906年,陈嘉庚涉足橡胶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大获成功,成为饮誉星马的“橡胶大王”,家资达千余万的工商巨子。他经营的多种事业对星马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

陈嘉庚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1910年,他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并积极资助孙中山先生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他热心公益,特别是教育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他被推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领导东南亚700万华侨出资、出力,为祖国抗战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一代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先后于1945年和1984年赞颂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

陈嘉庚热心教育事业。早在1894年,他年刚二十,还是个店员的时候,他就尽出自己的积累,在家乡创办了一所私塾——惕斋学塾。辛亥革命之后,陈嘉庚敏锐地意识到“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而“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

集美学校二校主陈敬贤先生
集美学校二校主陈敬贤先生
1913年,陈嘉庚在集美创办了集美小学。1917年,他派胞弟陈敬贤回国,于1918年,创办了中学和师范。陈嘉庚先后在集美创办了各种、各类学校多所。1927年,这些学校,经过一番调整,统一规范为学校,共十所,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专业学校。这些学校统称为集美学校。
陈嘉庚先生创办的第一所学校——集美小学
陈嘉庚先生创办的第一所学校——集美小学
集美学校象征性建筑——钟楼
集美学校象征性建筑——钟楼

陈嘉庚是集美学校的创办人,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校主”,称陈敬贤为“二校主”。1918年,陈嘉庚兄弟为集美学校制定校训“诚毅”;“诚毅” 校训一直延用至今,成为集美各校办学的宗旨,道德教育的圭臬。集美学校还有共有的校歌、校徽。

1919年,陈嘉庚将自己在南洋的全部不动产捐作集美学校基金。

在集美学校就读过的学生和工作过的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集美校友。1920年,陈嘉庚亲自组织了集美校友会,并出版刊物《集美校友会会刊》,这就是今天的集美校友总会和《集美校友》双月刊。

1921年,陈嘉庚创立厦门大学。因校舍还没完工,厦门大学假集美水产科的即温楼开学。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并独力支持厦门大学达14年之久。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在历史上通称“两校”。
陈嘉庚视察厦门大学
陈嘉庚视察厦门大学

陈嘉庚还资助福建20个县78所中、小学。在新加坡,他募捐筹款创办了南洋华侨中学,还帮助一批华文学校。

1923年,陈嘉庚提出把集美的职业学校办成大学的构想,并定名为集美大学。但由于他的事业发展不如预期,创办集美大学的愿望在他生前始终不能实现。

在陈嘉庚的关怀和资助下,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名闻海内外,在东南亚更是家喻户晓。许多华侨子弟都慕名前来集美、厦大求学;“两校”弟子遍布世界各地。


“宁可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

1927年之后,陈嘉庚在海外的生意屡遭挫折,特别是在1929年全球大萧条的冲击下,他的企业更是每况愈下。为了维持两校,他不得不举债,甚至变卖房产。当时的报纸以“出卖大厦,维持厦大”为标题,报道陈嘉庚“毁家办学”的惊人之举。在他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英国银行财团提出予以“照顾”,条件是要他停办两校。陈嘉庚断然拒绝,说“宁可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1934年,陈嘉庚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决定收盘。他的生意,全世界闻名的陈嘉庚公司(三年前已被迫改为陈嘉庚股份有限公司)及所属工厂全部停闭结束。在处理善后事宜中,他千方百计考虑的是如何维持集美学校。此后,因陈嘉庚已无力为厦大提供正常经费,学校由政府补助,1937年,由政府接管,改为国立。但集美学校始终由陈嘉庚支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嘉庚在领导南洋华侨抗日救亡、支援祖国抗战的同时,想方设法为集美学校筹措资金,艰难地维持学校。

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慰劳抗日军民。慰劳结束后,陈嘉庚到安溪、大田等地视察内迁的集美各校。看到学校弦歌不辍,进展顺利,教职员工和学生情绪高昂,他十分高兴,勉励师生努力奋斗,为国尽力。陈嘉庚此行极大地鼓舞了集美学校的师生。


重建扩建集美学村

1949年,陈嘉庚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政。1950年,他在结束新加坡的未完事务之后回国,定居集美,开始他恢复、重建、扩建集美学校、厦门大学的计划。

陈嘉庚回国后,便力促把集美学校交政府接办,以便自己集中财力把集美学校办出特色,办成“模范” 学校。政府对集美学校实行全面负责后,陈嘉庚利用自己的财力和争取到的海内外亲友的支持,还有国家巨额拨款,开始集美学村大规模的建设。陈嘉庚首先着手修复遭战争破坏的校舍。修复工作基本完成后,他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新校舍建设。在1950年到1960年的十年间,集美学校的校舍总面积是抗战前的四倍。著名的鳌园、南薰楼、道南楼、福南堂、龙舟池及周边的亭台楼阁等都是陈嘉庚在这个时期兴建的建筑杰作,其独特的风格称为“嘉庚建筑”,在建筑学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个时期,集美学校各校,包括小学、中学、水产航海、财经(原商业)等,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专业学校的专业大大增加。此时,回国求学的侨生数量剧增,集美中学成了许多侨生向往的学校。为了接纳更多的海外侨生,并使他们能很好地继续在祖国的学习,陈嘉庚建议中央政府设立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被采纳。1953年,集美华侨补习学校成立,当年开始接待侨生,开学上课,在校学生很快地就达到3000余名。陈嘉庚为集美侨校的创立和建设倾注了他人生路上最后几年的大量心血。他把集美最好的地块让出来作为集美侨校的校址,亲自计划、督建校舍。他不顾80高龄,风雨无阻,巡视工地;对工程建设,他要求极为严格,既要好,又要省。在他创办的学校中,集美侨校是他直接花费的时间最长、精力最多的学校。集美侨校的学生不少转入集美中学学习,许多人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成为有用的专才。集美侨校和集美中学被誉为“侨生的摇篮”。
陈嘉庚先生视察集美侨校工地
陈嘉庚先生视察集美侨校工地

中央政府对陈嘉庚在集美的事业极为支持,给予巨额拨款。周恩来总理事事关照。尽管集美学校事实上已为公立,但周总理特别指示:集美学校仍称“私立集美学校”。

陈嘉庚对学生,特别是华侨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怀。1960年前后,中国经济极度困难,陈嘉庚尽其所能,为华侨学生争取到弥足珍贵的物质照顾。陈嘉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毕业后的工作都十分关心。
陈嘉庚与集美中学学生
陈嘉庚与集美中学学生

1961年,陈嘉庚不幸逝世。他临终留下的遗嘱中,特别交代集美学校要继续办下去,交代将他在国内银行的300万存款献给国家;这笔款绝大部分用于集美校舍的建设和集美的公益事业。陈嘉庚尽倾自己毕生创造的巨额财富兴办教育,没有留一文钱给子孙。据上世纪八十年代专家统计:陈嘉庚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金钱,按照黄金价格计算,合当时的一亿五千万美元。像陈嘉庚这样发了财,又倾其所有兴办教育,古今中外,唯他一人。

陈嘉庚为集美学校留下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更重要的是无价的精神财富。陈嘉庚是集美学校的校主,嘉庚精神是集美学校的立校之本。


(《集美校友》杂志编辑部供稿)